杂谈 Bike

杂谈 Bike

如果说烧耳机是个坑,那么烧自行车就是个惊天巨坑。(逃)

本文会很杂,请见谅(鞠躬)

自从购入了如今的爱车——Giant Propel Advanced SL 2之后,就几乎没有去过任何自行车店,也逐渐退坑,专心投入于骑行之中。

而最后一次去车店是在2018年底。那天晚上闲逛时看见一家Trek店,然后就走了进去和店员闲聊了一会,顺便拍了下当时的定制版新款Madone等(不得不说,真好看呐)

Project One定制Madone

某款Emonda Disc(多谢评论区知友指正)


说起来,自小就对公路车很种草,当时家附近有一家迪卡侬商店,就经常会去逛。每当看到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就会被吸引住,驻足很久迟迟不愿离去。可惜当时太小,自己也意识到试车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逛车店次数的增加,我对自行车的了解也变得全面(指公路车),随后,就踩入了巨坑(捂脸)


再考

说实话我不是很关注山地车这一方面,鉴于入坑时年龄较小,外加认识的大佬中玩像XC之类项目的折根锁骨什么的是家常便饭,因此就直接放弃山地入了公路坑。

记得有段时间,我经常混迹于贴吧(公路车吧)和知乎公路车圈,和很多活跃用户一样,观点都是3-5k的公路车才能算入门,低于这个价位的都不建议买…这种言论当时劝退了不少人,但也最终让少数人天天吃泡面最后攒下配置相当不错的一辆车。当然,主要是前者。

然而最近在知乎上又看到了类似的观点,于是就不禁去自我质问了一下:现在再仔细思考,这个观点真的正确吗?

直到今日,我仍然无法全盘否定这一观点,但固然也不能说是正确的。或许,关键在于你如何理解公路车,以及你的需求是什么?

如果你只是在周末稍微锻炼一下,那真的感觉任何一款质量合格的公路车都是能够胜任的;但如果说你希望能够认真的去看待它,想像运动员那般驰骋赛场,或者真的希望在这一领域上锻炼自己能力的,那你确实需要一个够格的器材,而低价的自行车只能是未来个人能力成长上的绊脚石。但在后者中,你应该在器材上付出多少,这同样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
关于这一点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,感觉在这里说太多的话,差不多文章也可以收尾了。


寒冬

个人感觉现在高端自行店越来越难过了,或者说,前路越发渺茫。这点我非常不希望看到,但或许也是无法避免的。

去往高校之前的那个暑假的某一天,我骑着车在市中心转悠,经过了很多去过的车店,想看看他们现况如何。然而可惜的是,有些店都已经被服装、家具、数码店所代替。我起初还以为走错了方向,于是在那条路上来回转了一圈,结果发现,确实关门了。着实令人惋惜…

记得几年前彭于晏出演了一部名为「破风」的电影,将公路自行车这项运动通过搬上大众银幕的方式进行科普。当然,那之后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公路自行车的销量。当然,等热度过去之后又变回相当惨淡的状态。

专业自行车这类产品,对于爱好者来说购买后除了后续的维修与保养,大多不会再进行其他的消费,进行套件、轮组等的升级的客户已经少之又少,更别说是再买几辆。道理很简单:爱好者终究不是pro,高阶赛事的选手们不是在厂队就是在有不少赞助的队伍中,他们永远用着最新的器材那是理所当然;而对于爱好者,一切都要自掏腰包。

因此,基本上都是低端自行车店生存的更好一些,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这纯粹只是个高性价比代步工具。

像比较折中的方案可以参考很多捷安特车店:以通勤车为主,专业车为辅。当然,这也有不小的缺点:很多店员关于店中挂着的“镇店之宝”,竟一问三不知。

对于一些高端自行车店老板,我着实佩服他们。说实话他们固然清楚这一个市场是多么的小,以及只卖专业车型所带来的盈利问题。可是他们宁愿少赚也不肯做出让步,虽然可以说是死板,但毋庸置疑他们是热爱这个领域的。

像某个曾经比较熟悉的老板,在关掉自己的高端自行车店之后去做了其他生意,并表示专业自行车可以算是没有带来盈利。他无奈的向现实低下了头,可还有一些人仍然坚守着。

百感交集。

La fin.

You need to set install_url to use ShareThis. Please set it in _config.yml.
You forgot to set the business or currency_code for Paypal. Please set it in _config.yml.

评论

You forgot to set the shortname for Disqus. Please set it in _config.yml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