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lestone & Revolution :WWDC20

Milestone & Revolution :WWDC20

此次WWDC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。

或者说,要素爆炸。

Before Started: 脑洞

封面图是我自己的MacBook Pro,看着WWDC的宣传页,自己依葫芦画瓢做了两张贴纸,是不是有那味了(叉腰)

提示:本段内容皆为开始前猜测,若想直接看干货请从本文第二段AFTER开始阅读,若误导不负任何责任

提示:本段内容皆为开始前猜测,若想直接看干货请从本文第二段AFTER开始阅读,若误导不负任何责任

提示:本段内容皆为开始前猜测,若想直接看干货请从本文第二段AFTER开始阅读,若误导不负任何责任

Motivation

对于目前并非是Apple Developer的我来说,相比WWDC可能还是传统的产品发布会更加吸引我一些。然而由于今年的疫情,此次WWDC是首次完全在线上举行,相比曾经据说入场券获得难度堪比沪牌摇号来说,这次的WWDC无疑开放程度非常大。

库克:本次WWDC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。

能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WWDC20的participant,那为什么不看呢?(大雾)

咳咳,其实之前还了解到本次WWDC会有硬件的发布,所以我兴趣还是很大的。另外最近看了看Apple Dev的网页,兴趣还是蛮大的,可能什么时候就去学Swift和Obj-C了呢(等等现在还用Obj-C吗?)。

Leaks

macOS 10.16

这个我要求不高,就求求你稳定一点就行。

之前升级Catalina后可是把我给折腾死了orz

New iMac

之前听Z酱说,此次WWDC有可能会推出新的iMac,于是乎就Google了一下。大致看下来,未来的iMac有极大概率会更换设计语言:可能类似于18、20款的iPad Pro的全面屏形态。

这样的话正面看上去可能就有点类似于曾经的Apple Cinema Display?

记得iMac现有的设计语言已经用了十来年了吧?更换设计语言固然是好的。现有的iMac正面看上去屏占比实在太低了,底下一块白花花留空的设计显然和如今PC和手机追求的超高“显示利用率”显得格格不入。

另外希望iMac能解决VESA的问题。现有的大多数iMac是无法安装VESA支架,除非购买特殊的VESA版。然而去年的Pro Display XDR都有了VESA转接器,那么iMac是不是也得考虑给一个呢。(虽然估计有转接器的话也不便宜,但起码应该有的选吧2333)

ARM inside MacBook

其实对于现在就ARM on Mac我是有怀疑态度的,毕竟应用迁移还是个问题。

之前的Catalyst感觉是在为此作铺垫,使得iPadOS的应用能够在macOS上运行(而且ARM环境应该实现会更方便),但,那么多的x86的软件怎么办叻…对于开发者迁移的积极性可能不一定会很高,毕竟之前要不是Catalina一刀切把32位应用兼容砍了,不少应用还是32位的吧(比如utorrent)

要是Apple能够给出一种低成本高效的迁移方案的话,当我没说。

不过我还是很希望ARM版Mac出现的,要是能解决兼容问题,高性能低功耗低发热的笔记本谁不爱呢?甚至风扇都可以不需要了。同时更希望macOS arm版能好好给Windows 10 on ARM上一课,巨硬这系统在Surface Pro X上的表现实在太糟了。

苹果的ARM芯片性能是相当强大的,但iPad Pro上由于没有什么能用专业软件,感觉完全就是性能过剩,否则为什么两年前iPad Pro的A12X和如今的A12Z比起看仅仅是屏蔽了一个GPU核心呢,真的没啥进步呐emmm

iOS 14

现在可能说iPadOS和iPhoneOS更为确切一点吧2333

不过这个我目前不算特别关心,毕竟目前手上没有iOS设备。

据说PencilKit会有什么新花样?之后可能会考虑入手一台iPad,这点可以期待一下。

另外据说iPhoneOS可能会像安卓加入桌面Widgets?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,但怎么感觉不太符合Apple的设计哲学2333,in other words,我感觉可能性不是很大诶。


好吧,先去睡一会了。等开始后一切就水落石出啦。

虽然说之前也有过熬夜到4点(都已经天亮了kora),嘛,但毕竟能睡还是多睡一会好。不过放假了,明天早上想多晚起来都行。(逃)

至于这篇文章到底是WWDC结束后就发布还是过两天再发布,那就看情况啦。(再也不立flag了555)

那么,晚安啦(暂时)

6.22 11:30PM



AFTER: 正文

端午节快乐,我来啦!!!

好了,这次WWDC把我脸打得啪啪响(指开始前的猜测)。

另外此次WWDC是录播的形式,这一点感觉稍微有点失望…但是,这次的WWDC,信息量绝对是爆炸的。(通宵看直播值了qwq)

连字幕都有了

本文只会详细描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,而例如WatchOS、tvOS等将不提及,见谅。本文并不是仅仅列举苹果带来的各种产品new features,更多的是分析与少量废话,如果想要详细了解大会的所有内容,请自行前往Apple美国官网观看WWDC重播。(有中文字幕)

好了,那么就开始吧。

iOS 14

iOS 14

和之前媒体所说的new features如出一辙,iOS14加入了Widgets。但Widgets只是冰山一角。

UI的更新主要可以总结为三点:主页,部件,画中画。

(其实另外还有Siri,在此不详细赘述。因为我没怎么用过Siri,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orz)

话不多说,一图流。

在手机上App越来越多的趋势下,Library这一自动归档的功能显得十分贴心。然而小部件和画中画,这是n年前安卓玩剩下的。(确实)

个人认为App Library最大的优势在于和App Clips的联动,以及仅十年来对各个App的分类标签的统一。不过感觉通过Library我看到了Windows Phone的影子,果然是MS的精神续作在苹果吗(大雾)

虽然从2012的安卓2开始(可能更早),Widgets就已存在了。然而这8年以来,个人认为Widgets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。由于安卓不具备对开发者以及App的强制性规范,各个App Widgets的风格都不统一,如果随便放几个在桌面上,有时真的会逼死强迫症。而有些厂商甚至干脆就不做Widget了。作为多年的安卓用户,表示面对iOS对开发者规范化要求的优势,安卓是望尘莫及的。

至于画中画,是摸鱼好助手(雾)。个人感觉这个在iPad上比较实用,而在iPhone(尤其是SE等小屏机)中,效果看上去不是很好。

忘记是哪里听到的段子:安卓厂商从iOS那边“借鉴”了那么多特性,苹果也是时候拿点回扣了。

隐私

储存:iOS14加入了类似与安卓的提示,在得到用户许可后App才能访问照片等内容。

定位:如今定位有了两种模式:精确定位与粗略定位。对于一些必须要求定位的App,有时用户不希望给出精确方位,那么此时iOS就会在一个大范围内给出粗略的定位。(专治流氓软件啊!)

相机和麦克风:当摄像头或者麦克风(两者其一)在工作时,手机顶部会亮起一个橙色的点(类似于Mac摄像头旁的绿点)。其实最安全的方案就是物理隔绝,然而毕竟iPhone是不可能用升降摄像头的,所以说有这一方案其实聊胜于无,总比没有好。

Like this。

另还有更直观的条款等内容,可以在App Store的每个App详细信息中自行查看。

总体来说,本次iOS的升级对于隐私保护采取了许多的措施,希望能够有效遏制流氓厂商胡作非为。但众多支付等方面的措施,个人担心会不会招致垄断的指控。(更新,24日美国真的开始启动对Apple的反垄断调查了)

App Clips

App Clips目前看下来是一种轻量级应用的解决方案,个人感觉意义还是很大的。

在日常外出中,有时会碰到必须当场安装某些App才能完成操作的不便,例如借充电宝、买咖啡等,这时要下载动辄几十甚至一百多M的应用,让人有些反感。

那如果变成无需安装、能够立即弹出,且只有在需要时才出现的轻量化App,那就好很多了。

这就是App Clips

租车时碰一下NFC贴

骑共享单车前扫下码

你可能会发现,这个码好像和常规的二维码不太一样。确实,它长这样。

特殊QR Code

扫描之后弹出的并不是Install,而是Open,意味着几乎无需等待就能打开。

小于10MB,4G加持下加载速度一般也就几秒吧。另外“Native SDK”这一点,应该对开发者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。

iPadOS

除了iOS基础更新之外,iPadOS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大更新。

除了相册之外,对Pencil的支持也更加完善,可以在搜索框中直接写字,也可以手写转文字了。

来自Bilibili @钟文泽

但有一些系统上的细节值得我们去深挖,在后文中我会详细提到。

AirPods

此次AirPods增加了两个新的features:

  1. 在身边所有的Apple设备间自动切换音频

  2. 虚拟声场

第一点没什么好多说的,就是在身边有多台设备时,当其中一台设备需要使用音频时,AirPods就能自动切换过去。

虚拟声场这一点我想着重讲一下!

一般来说,我们所佩戴的耳机都是普通的双声道扬声器(Stereo Speakers),即一左一右。而这有时由于录音或耳机本身,就造成了头中效应。声音没有经过包括耳朵在内的人上半身躯干耦合/影响而直接进入耳道,大脑判断声音定位的因素缺失,从而导致听音乐时,仿佛乐器存在于头中而非外部空间中。

于是在2019年,创新(Creative)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带有sxfi技术的产品,在HiFi圈里存在感很高。sxfi技术根据拍照扫描人耳外部建模,对用户定制方案,实现对7.1环绕、杜比等多声道效果的模拟,即模拟多个扬声器环绕在自己身边的场景。比如原来我们听歌时,人声是在脑袋中,而通过sxfi模拟后,会感觉到人声可能在面前。

但是这种方案有一个很大的不足:当头部移动后,模拟出来的声场就与现实有相当大的差距。那么,如何解决头部以后对虚拟声场的调整呢?sxfi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,因此一般都建议使用时用户始终头朝前方。

但是根据WWDC20的宣传,Apple通过AirPods内部的陀螺仪,外加声学算法,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
此次iOS14更新过后,当开启了虚拟声场,iOS会通过AirPods以及用户正在观看的Apple设备的陀螺仪实时参数,通过算法来不断进行调整。而这一功能,WWDC20中苹果称,5.1、7.1以及杜比声效都能模拟出来。

你果无敌了.jpg

当然,没见到东西,一切都是假的(我真的没有在碰瓷某蒙啊咳咳咳),不过根据以往经验苹果应该是有能力交出满分答卷的。

macOS

此次macOS的更新应该是自Mac OS 9至Mac OS X(macOS)以来的最大一次革新:macOS 11 Big Sur。

UI和图标彻底重新设计,Dock改成了类似于iOS的圆角矩形长条。

上一次苹果移动端与Mac系统从拟物化向扁平化先是从iOS开始的,扁平化先在iOS7中得以体现,随后才出现在Mac OS X Yosemite中。但令我惊讶的是,本次从扁平化朝新拟态发展的尝试,居然先在macOS上进行试水。

Big Sur

我在用的Catalina

此外,通过这两张截图不难发现,Big Sur右侧的通知以及Widget和iOS有诸多相似之处。同时图标风格变为圆角矩形,更统一,更iOS。对于Mac与移动端UI风格越来越接近的趋势,让我不禁怀疑在不久的将来Apple会不会出一款类似于二合一的产品。

此外,还有Safari对于插件的支持,这一点不多赘述。反正如果体验好的话,可能未来就又少了一个使用Chrome的理由。

具体的体验就等正式版推出再说吧,第一版Beta版我是不敢吃螃蟹…反馈下来有很多问题。


macOS的升级是本次WWDC较为重磅的消息之一,而最为重磅的消息,与Mac同样息息相关,但或许可以说,

是一段PC界新历史的开端。



ARM,下一个10年

Intro

在此次的WWDC中,Tim Cook用了这样一张图来引入对Apple Silicon芯片的介绍。

如果把这个图表围成一个矩形,那么目前的笔记本和桌面端都是落在了次对角线的下方,说白了目前的情形就是:高性能与低功耗,两者不可兼得。

而Apple想要做的,就是利用Silicon来占领次对角线的上方:即高性能+低功耗,鱼和熊掌兼得。

我一开始十分怀疑ARM在Mac上的性能表现,然而WWDC20给出了A12Z跑macOS Big Sur的演示。

对没错,就是iPad Pro 2020上的那块A12Z。

至于软件、游戏表现,更是让我惊掉下巴。

Final Cut Pro X剪4K片源

运行Maya没有任何卡顿

古墓丽影1080P

然而对于A12Z,个人认为可以说是早在两年之前苹果的成果,毕竟两年前搭载在iPad Pro 2018上的A12X,只是屏蔽了一个GPU核心的A12Z。那未来推出的Silicon如果性能表现相当出色,或许也不足为奇。

由此,本段将着重阐述对于Apple在Mac上使用ARM架构这一策略的个人思考、以及对于后续产品趋势的猜测。

由于本人未深入芯片领域,因此不会针对ARM或是x86架构进行过于专业性的说明,同时因此有可能在芯片的说明中出现错误。此外如果对文章任何内容有建议、质疑或者批评,请尽管提出(鞠躬)

下文大致分为以下两点:

Mac ARM化的个人理解与进程的猜测
iPad与Mac的融合

Good Bye ?

和当年Power转intel一样,如果要让用户和开发者能够积极地转移到ARM的Mac上,必须为过渡期间两个平台软件的运行、迁移都提供良好的保障,以及给所有用户“充分的理由”。

  1. Universal 2:编译跨ARM/x86平台的应用

  2. Rosetta 2:直接在ARM机器上运行x86应用

第一代Universal和Rosetta被用于Power向Intel x86的迁徙,而此次第二代则是x86向ARM的迁移。

个人认为这两点能够表明,此次平台迁移会和上一次一样,是循序渐进的。第一次迁移从2005年开始,直到2011年的Mac OS X Lion才彻底停止对Power机器的支持。Tim Cook在此次WWDC中称,在今年下半年将会上市第一款搭载Silicon的Mac,同时在未来的两年中仍会有搭载Intel的Mac新产品推出。照此推算,个人认为预计在2028年前后Apple会正式停止对x86产品的支持,在下一个10年彻底开启ARM Mac的纪元,如果顺利的话。

  1. Virtualization(虚拟化技术)*: 支持虚拟机

关于虚拟机,此次WWDC演示了A12Z Mac用Parallels Desktop来运行Debian虚拟机。

然而由于Debian等众多Linux发行版系统均有x86与arm64的镜像,因此ARM Mac是否能够运行x86系统的虚拟机,目前无从得知。在各申请通过的开发者收到DTK之后,真相可能就会水落石出。

  1. Catalyst:直接在Mac运行iOS端应用,上一代Catalina就有的技术

前几天看到Baye大神发的一条推文:

“去年的 WWDC 介绍 Catalyst 说 iOS App 想在 macOS 上运行只需要在 Xcode 里轻轻一点 macOS 。结果轻轻一点就有几百个编译错误…”

如今在Mac App Store上都还找不到几个Catalyst应用也印证了这一点。不过由于未来的Mac搭载的是ARM架构U,相比于x86来说应该还是有优势的吧。如果未来ARM Mac的Catalyst不出什么幺蛾子的话,应该前景还是挺好的…?


回过头来,我们来注意一个细节:在今年下半年将会上市第一款搭载Silicon的Mac

MacBook Air/Pro、 iMac/Pro、 Mac Pro,以上机型分别对应了办公笔记本、高性能笔记本/移动工作站、(高性能)一体机、桌面工作站。那么,库克会首先先对哪一个机型动手呢?

之前围观了一下知乎上的讨论,大多观点都是推出一款替代现有MacBook Air定位的产品。如果是笔记本,我认为可能会和MacBook Pro 13寸定位相同,偏向于便携与性能兼得。而Macbook Air这条产品线可能会逐渐消失,将Mac性能水平的下限大幅提升。

在各个Benchmark平台中,单核与多核水平上,iPad Pro 2018的A12X成绩已经领先于i5版的MacBook Air 2020(或许其中会有一点水分),但要知道iPad是完全被动散热,而MacBook Air可是有一个风扇的。
未来推出的Silicon,性能相比A12Z又会再上一个台阶。在DTK中A12Z的表现就已如此出色,那未来提供主动散热的Silicon表现势必会出色很多。

同时,近期intel放开了雷电3的专利限制,在未来也有很大的概率会并入USB4,那么对于ARM Mac的扩展性问题应该也是能够解决的。

至于台式机型,感觉也存在可能性,不是Mac Mini就是iMac(DTK外观就是Mac mini)。对于相对摆脱了功耗和散热带来的限制的Silicon能发挥出多强的性能,我还是十分期待的。

个人赞成未来苹果可能先回从中端机型逐步向高性能机型推广ARM的猜想。而面前一大问题就是,工作站怎么办?对于研发超强性能的工作站CPU,想必是一个较大的挑战。而目前在超算中,已经可以见到例如Fujitsu A64FX(48核)、Marvell ThunderX2(32核128线程)这些ARM处理器的身影,个人认为如果Apple无法研发高性能ARM芯片,则可能会使用这些厂商未来的产品。

这近10年的过渡期,需要Apple披荆斩棘。

融合

iPadOS在趋向macOS。

例如Music。

iPadOS
macOS

又例如Universal Search,几乎和macOS的Spotlight无异。

macOS也在趋向iPadOS。

上文中也已经提到,两者UI风格变得越来越相似。而同时iPad Pro强大的性能基础,让我不禁猜测未来iPad在保持娱乐性的同时能够胜任更多工作,而macOS的Catalyst又能运行iOS软件,替代部分iPad的功能。那么最后,很有可能就会走向融合。

此次WWDC带来了一个信号:苹果将不再“挤牙膏”,吃原来的老本,而是快步走向革新时期。同时,WWDC带给我们的信息实在太多,这也使得我们很难推测苹果未来的新产品计划。库克到底在打什么算盘,我们拭目以待。



感谢阅读!

You need to set install_url to use ShareThis. Please set it in _config.yml.
You forgot to set the business or currency_code for Paypal. Please set it in _config.yml.

评论

You forgot to set the shortname for Disqus. Please set it in _config.yml.